财新传媒
财新传媒
1111111
财新通行证
财新周刊

宏调认知需反思

2013年03月04日第8期
T中
学理依据与国际经验都不支持“土地宏调工具论”。行政部门对土地数量的调节相对僵硬与滞后,难以像货币和财政政策那样对宏观形势变动作出灵敏反应
□ 卢锋 | 文

  2004年初夏,有机会跟经济学家周其仁先生去苏皖湘调研土地问题。时值新世纪开放宏观景气勃然而起,胡温时期第一轮紧缩调控大幕拉开,收紧土地供应是热点关注问题。调研前后月余,所见所闻,大开眼界;又有其仁一路解析,或纵论宏观,或细说掌故,颇有胜读十年书之感。

  上世纪80年代高层读破香港经验,明白城市化过程中“有地便不缺钱”的道理,借鉴土地批租方式启动政府主导的土地市场化进程,成为推进中国城市化的重要驱动力。初期主要在沿海利用,进入新世纪后在更大范围发力,构成当时宏观景气的重要微观基础。


版面编辑:邱祺璞

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/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。未经许可,禁止进行转载、摘编、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。

如有意愿转载,请发邮件至hello@caixin.com,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,方可转载。

推荐阅读
财新移动
说说你的看法...
分享
取消
发送
注册
 分享成功